USB HUB也选择有源的,因为USB设备本身就是需要电力的,而这也会使RPi的功耗提高,所以需要选择有源。还有一个是USB HUB最好是有反向供电隔离的,不过这个对B版的RPi影响不大了,因为官方已经修改过原本会引起故障的电源保险电路。
所以硬件配置准备好后就可以开始玩。用映像烧录软件将操作系统烧录到存储卡中。通过比较,最后选择Arch Linux ARM,顾名思义就是ARM版的Arch Linux。虽然之前没有用过Arch Linux,而是常用Ubuntu,选择raspbian(专为RPi定制的ARM版Debian,Ubuntu也是在它的基础上开发的)会熟悉点,但Arch Linux的开发理念却让我很喜欢,专为开发者设计,而非用户角度思考。可能有人会觉得Arch Linux没有sudo,由systemd管理启动依赖有点违反人道,但这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。集中式脚本的管理机制,精简的打包方式,类似BSD系统的Ports安装包管理工具都是我的style。(也许是因为有洁癖的关系吧^_^)
然而在初次启动的时候发现,Arch Linux ARM的系统映像里只有系统运行必需的软件包,连进行ADSL连接和配置的工具都没有。这就需要先到更新源去下载了。在Arch Linux ARM的官网上可以找到不同地区的更新源镜像地址,选择其中的一个进入,在“armv6h/core”目录下找到两个软件包:ppp-2.4.5-5-armv6h.pkg.tar.xz和rp-pppoe-3.11-1-armv6h.pkg.tar.xz。把它们直接放在已经烧录好的存储卡的根目录里。
由于使用了HDMI2VGA的转换器,使RPi无法正确识别显示器的类型,如果直接启动可能会黑屏。所以要强制RPi从HDMI输出视频信号,还要指定所使用显示器的最佳分辨率,做法是将下面的内容保存为名称为config.txt的文本文件,并覆盖掉存储卡根目录中的config.txt文件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