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顶一下常小乐的辛苦工作.
SD卡分区计算部分有点繁,偶没有很 CLEAR.
1 如果不是加密等特别的用法, 图方便的话随便 找个LINUX 系统, 用GPARTED 图形界面就可以分区格式化了.
( 和 WIN下分区魔术师类似) 初学者不用在分区上过多纠结,小心格了自已的硬盘.
2 mkcard.txt 文件起名不太规范, SHELL脚本文件的话 一般用 sh 后缀比较明确.
LINUX 下为了日常使用和维护的方便, 很多文件 如配置文件都是 纯文本, 不需要专门用TXT后缀
因为LINUX 特点是可调整余地大,为了临时调整,不需要去找各种专门配置软件, 大家可以使用各自感觉顺手的编辑器,
(尤其是小系统里没有太多工具,会VI就行.)
3 QT 是比较强的图形界面系统, 但树莓派是体形小巧,更多微型 界面相关技术也可一提.
比如 GTK , FLTK , SDL ,各种FB 相关系统 , 如 DirectFB等 ,
如果你的实用系统想要快速开机, 就少去碰大型图形系统, 那都是为X86 的好机器准备的,
800M的ARM 不一定够, 多留点CPU给实用程序而不是花哨的界面是嵌入式开发的准则.
4 偶当年用3吋的486工控板装LINUX, KDE 让人等的要吐血, FLTK 就能日常应用.
还有要是能离开SD卡(可惜现在不行) , 用PXE 启动系统 , 你就知道小系统的好处了.
TinyCore 有图形界面才10M , 偶不想一个为高碳高能耗设计 的X86 服务的大象级图形界面
象 KDE 或 GNOME 占了系统容量的一半以上只是显示几个 窗口和按钮.
当初的GeexBox 1.24 版 10M , 里面有了Mplayer , 不播放视频的话系统可以只有4M.
5 有的就用可以不要图形界面, 直接WIFI (或有线网) 出来, 装个 lighttpd 一类的东东从外部控制就行了. 这时就可以用上 MicroCore 等更小巧的系统了.
UBUNTU ? 那是初学者入门用的桌面系统, 你还在用这个?
(吃透里面的Debian精神, 离开别人为你搭的积木, 随心搭建自已的系统,
朝"手中无剑,心中有剑"的目标前进吧)
以上是个人看法,谨供参考,如和任何人雷同,纯属偶然,呵呵。
--------------------
偶N年玩了一些LINUX发行版,感觉 Debian 玩家平均技术水平要高于UBUNTU
还有Arch , Gentoo , 开始玩起来不易上手的系统玩到后面学到的东西更多。
当年Arch 偶从有人搭好的小系统开始,有了Fluxbox 等WM,开发者说 有人纯Arch 上不了手,帮助别人做了个有图形的系统。到后来偶裁剪配置小系统多了,也能从纯 Console 的 Arch 引入图形了。
才明白 那个老外当年说的是什么意思,难度如何。
愿大家早日离开界面很酷容易上手的系统, 个人认为 “容易上手” 的潜台词是不易深入。
多玩点 .configure , make , make install ,图形的话 GTK 比较正统, Glade3 也可玩玩 |